8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田间课堂启动暨桦川科技帮扶现场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举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出席会议,强调要不断创新“田间课堂”模式,全力推动“一团队一课堂、一所一样板”,让科研人员扎根乡村,更好地服务农业主战场。
桦川县是中国农科院4个重点科技扶贫示范县之一。两年来,中国农科院积极构建并认真落实“3+N”帮扶机制,在副院长吴孔明带领下,由作科所牵头组织院属8个研究所和黑龙江省4个地方院校共40余位专家到桦川开展科技帮扶。帮扶工作突出政治统领、党建引领、科技支撑、结对帮扶,两个创新团队党支部分别和新胜村、双兴村两个村党支部联学共建、结对帮扶,先后建设4个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种30余个,实施关键技术23项。专家们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关键时节,采用田间现场示范及视频教学培训等方式,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观摩活动40余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实现作物增产10%-15%、增效15%-20%,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田间课堂”。
在现场交流会上,张合成对桦川科技帮扶的做法及其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桦川的科技帮扶把科技扶贫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党员带头、组织专家、凝聚群众,提升了科技扶贫工作的组织力和行动力,推动了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相促进。张合成强调,中国农科院将率先把桦川由科技扶贫示范县转为乡村振兴示范县,继续落实好“3+N”科技帮扶机制,以科技支撑桦川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建立中国农科院桦川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桦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层次智囊团队;全面支持和参与桦川“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为桦川的农业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导;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强化辐射应用,全面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服务,系统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实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
据悉,“田间课堂”作为作科所在桦川县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展示的一种新形式,重点瞄准水稻、玉米、大豆等主导产业,以集成田间综合优势品种和技术为基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根据现场田间作物苗情,因地因苗讲解管理技术,回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制作、讲解主要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植保技术等推广手册和模式图,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简单化,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听就明、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农民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提高科学种田的技术水平。通过“田间课堂”,专家与农民建立了日常联系,可以随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更好地把品种和技术进行田间展示,更好地把效果呈现给农民,创造了服务农户的新机制,带动农户学习新技术、采用新成果。此次活动也标志着中国农科院“田间课堂”正式启动。中国农科院将进一步加大这一创新模式的落地和推广力度,全院各研究所、各创新团队也将打造有自身特点的“田间课堂”,做到“一团队一课堂,一所一样本”,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中国国农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孔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顾毅,佳木斯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立民,副市长田雨,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刘娣等出席活动。院办公室、科技局、转化局、机关党委、作科所、植保所、加工所、水稻所、麻类所,佳木斯市、桦川县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当地合作社、农民群众等近400人参加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