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按照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我院科技扶贫工作,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实现对口帮扶地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我院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片区帮扶工作任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我院创新、技术、成果、平台、人才等优势,调动全院资源力量,立足于对口帮扶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工作,集中力量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坚持科技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绿色扶贫,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要求
充分认识开展科技扶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举全院之力做好科技帮扶工作。加强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专业帮扶团队,加快工作步伐,切实取得成效。
(一)切实提高对科技扶贫工作的认识。开展科技扶贫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是党和人民赋予我院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从政治和战略高度重新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整合优势资源,聚焦精准发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贡献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国家队在科技扶贫方面的“头雁”效用。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院里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院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成果转化局,负责日常管理和对外协调等工作。各研究所要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研究室、团队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任务和分工明确的帮扶领导组织机构。
(三)组建和完善对口帮扶团队。各研究所要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和优势学科,结合承担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任务,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成立专业帮扶团队,按照贫困地区的区域特点开展对口专业精准帮扶工作。通过科技帮扶,进一步发挥院属各单位在专业人才、科技成果、创新平台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脱贫致富。
三、落实重点任务
按照我院帮扶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水平、农业生产现状等情况,确定精准帮扶内容和帮扶模式。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院的工作任务,聚焦区域重点对口帮扶点,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兴旺。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提升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一)聚焦区域布局
1.太行山区。按照农业农村部环京津冀定点扶贫工作部署,结合我院前期工作的基础,深入推进太行山区的定点帮扶工作。重点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县河北省阜平县的定点帮扶工作,结合阜平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支持林果、设施蔬菜、食用菌、蜜蜂、鸽业、生态循环养殖、智慧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阜平县如期精准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秦巴山区。重点推进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对口帮扶工作。围绕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加快推进14个创新团队的协同攻关,解决富硒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强标准制定,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强化与湖北省十堰市的合作,重点推进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研发库区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
3.武陵山区。按照农业农村部片区扶贫工作部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重点强化对湖北恩施和湖南湘西地区的帮扶,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工作小分队,深入乡村、企业、农户开展面对面帮扶,重点强化对当地茶叶、油菜、马铃薯、烟草、畜禽等产业的科技帮扶,建立全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该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4.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围绕农业农村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扶贫工作部署,重点落实我院与兴安盟、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白城市、林甸县等政府签订的科技服务协议,组织玉米、大豆、蔬菜、马铃薯、奶牛、家禽、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到相关地区开展以提高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为目标的技术培训,邀请当地的管理干部来我院开展现代农业、农业政策、组织管理等知识进修学习。在有关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奶牛等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辐射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5.新疆地区。进一步强化科技援疆工作,与新疆有关单位合作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提升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服务工作,提升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持续派遣援疆干部,加大人才援疆力度。重点落实我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务实的合作,重点突破优质棉绿色发展、南疆干果深加工、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瓶颈。强化我院西部研究中心建设,用科技创新引领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
6.西藏及有关省藏区。围绕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藏区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进一步强化科技援藏工作。继续推进与西藏农牧科学院等单位的科技合作,通过协同创新、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在新品种选育、畜禽高效饲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继续做好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下的西藏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西藏和有关藏区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派遣优秀科技和管理干部到西藏挂职,同时接受西藏的科技骨干来我院进修,加大少数民族特培学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研究生培养力度,为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7.其它地区。加强对其它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工作,重点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帮扶,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科技帮扶提高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打造优势特色品牌,拓宽经营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的经济效益。在贫困地区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引进优良新品种、科技新产品、农业新技术等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通过转化推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组织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后劲。
(二)突出工作重点
1.突出科技帮扶。突出科技帮扶的特点,充分发挥我院的科技优势,实现创新驱动脱贫。按照帮扶地区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在贫困地区实施科技项目,提升当地科技创新能力,带动提升重点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工作,集成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构建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展智慧农业建设,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科技扶贫商务网络体系,增强市场经济驱动力。
2.突出精准帮扶。制定精准计划,选取精准内容,采取精准措施,实施精准帮扶。进一步整合全院的资源,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环境特点、经济水平和产业特色,找准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形成精准帮扶方案,采取精准工作措施,组织对口的学科专家团队,选用具有针对性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定点扶贫,实施一对一“靶向”帮扶,明确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提高帮扶的精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突出绿色帮扶。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构建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模式,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湘西地区,集中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示范应用生物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太行山区,示范推广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构建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绿色产业发展技术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新途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突出产业帮扶。通过产业兴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重点强化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牌建设,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扶持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在秦巴山区的安康地区,重点扶持发展富硒产业,加大富硒茶叶、魔芋、水果、蔬菜以及富硒畜禽等特色产品的研发力度;在太行山区的阜平,重点扶持林果、设施蔬菜、食用菌、蜜蜂、旅游观光等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强化品牌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业增收和提质增效。
5.突出全产业链帮扶。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开展科技帮扶,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产业资源分散、产业链条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供需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附加值。在秦巴山区,着力打造富硒茶叶、魔芋、猪肉、粮油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发展链条;在湘西和武陵山区,打造茶叶、油菜、马铃薯、烟草等产业的全产业发展链;在太行山区,打造林果、蔬菜、食用菌等产业的全产业绿色发展链,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增收增效。
6.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扶。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重点在太行山区的阜平县,打造田园综合体,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充分利用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原始生态环境完好的特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做好技术服务
1.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以我院的人才、技术为依托,针对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按照“急用、实用、管用”的原则,结合有关科研项目的实施,组织专家深入贫困地区,针对当地的主导产业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入户指导、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到2020年,组织专家200人次,在20个对口帮扶县,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产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人员20000人次。结合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100个、新技术100项、新产品50个。
2.邀请贫困地区管理和技术人员来院进修。依托院培训中心,邀请对口帮扶地区的农业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农业企业经营者来我院进修,学习掌握国际国内农业发展动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培育与管理等宏观方面的知识,拓展贫困地区管理干部的发展视野,提高战略谋划能力。到2020年,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兴安盟和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各培训管理干部200人。邀请贫困地区的科技人员、技术干部来我院有关研究所进修,开展以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科技水平和技能为目标的培训学习,培训技术人员100人次。接纳西藏自治区来院进修人员20人。
3.选派科技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对口帮扶地区政府、科研院所、院校、企业挂职,协助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政策制定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同时接纳贫困地区的干部来我院挂职,以提高发展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相互挂职,建立起我院与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引入贫困地区,提高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到2020年,每年保持援疆挂职干部7—10人,援藏3—5人,到太行山区、武陵山区、湘西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挂职10—15人。
四、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帮扶模式,探索更加有效可持续的科技扶贫途径与方法,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形成稳定的专业帮扶团队。积极筹措资金,为扶贫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1.创新帮扶模式。按照“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智”的模式,结合科技服务工作,开展以提高贫困地区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为目标的精准帮扶工作,重点在“扶智”上下功夫,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提高“造血”功能,将以往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扶贫工作与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驱动扶贫模式;把扶贫工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成果转化,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把扶贫工作与地方政府的“三农”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工作上的合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2.建立协同帮扶工作机制。根据帮扶地区对口帮扶点的实际需求,每个点以一个研究所为主,组织和聚集全院各研究所学科、技术、成果、人才等优势条件,开展联合扶贫攻坚,形成全院协同帮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创新联盟的作用,组织全国相关联盟单位,建立协同帮扶联盟网络,构建技术集成、人才集成、资源集成的协同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帮扶工作成效。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考核评估、监督检查、奖励激励等工作机制。加强对科技扶贫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定考核评估办法,科学评估帮扶地区精准脱贫效果,形成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可量化、可核查的科学考评体系。各研究所年底要报送年度扶贫工作报告,把扶贫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成果转化局组织专家对各研究所的扶贫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分优、良、中三个等次,分别给予10分、8分、5分,纳入院对研究所的评价体系。同时,表彰在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技人员,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4.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院里从创新工程、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计划里预算专项经费。各研究所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整合各研究所承担的应用类研究、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示范展示等项目资金,通过在贫困地区实施科技项目,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类扶贫专项计划任务,以项目为载体筹集工作资金,并通过实施项目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科技扶贫和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
5.加强宣传和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效。院所两级要及时总结和大力宣传科技扶贫工作的突出成效、典型案例,大力表彰“林果县长”“畜牧县长”“茶叶县长”等科技扶贫先进人物,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