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政策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科院转化〔2018〕176号)

发布时间:2018-12-07    来源:    作者: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工作的意见》,按照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坚持“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哪里,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就到哪里”的行动方针,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我院科技扶贫工作,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实现帮扶地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我院科技帮扶工作任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我院创新、技术、成果、人才等优势,调动全院资源力量,立足于帮扶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集中力量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坚持科技扶贫,坚持精准扶贫,坚持产业扶贫,坚持绿色扶贫,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要求

  充分认识开展科技扶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举全院之力做好科技帮扶工作。加强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专业帮扶团队,加快工作步伐,切实取得成效。

  (一)切实提高对科技扶贫工作的认识

  开展科技扶贫是党和人民赋予我院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从政治和战略高度重新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整合优势资源,聚焦精准发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贡献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国家队在科技扶贫方面的“头雁”效用。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院里成立科技扶贫领导小组,院长、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院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成果转化局,负责日常管理和对外协调工作。各研究所成立科技扶贫工作小组,所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研究室、团队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任务和分工明确的帮扶领导组织机构。

  (三)组建和完善对口帮扶团队

  各研究所要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和优势学科,结合承担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任务,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成立专业帮扶团队,按照贫困地区的区域特点开展专业精准帮扶工作。通过科技帮扶,进一步发挥院属各单位在专业人才、科技成果、创新平台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促进脱贫致富。

  三、总体目标

  按照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结合我院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围绕帮扶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充分发挥我院的技术、成果、人才、平台等优势,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帮扶工作,在重点区域帮扶一批深度贫困县(区)。各研究所要根据本单位的学科布局,结合以往的工作基础,与相关贫困县(区)深入结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

  (一)形成完善的帮扶工作计划

  根据帮扶县(区)资源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发展技术水平,制定出各个帮扶县(区)的工作计划,为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任务、有目标开展工作。做好帮扶工作整体布局,突出重点帮扶区域,突出重点帮扶产业,突出重点帮扶内容,突出重点帮扶技术,使帮扶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帮助建立一批特色主导产业

  帮助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把产业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进而转化为农民收入。树立一批产业脱贫典型,打造产业脱贫样板。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让贫困县乡互相学习借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每个贫困县至少培育3—5个重点产业,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村一品”格局,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

  (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利用我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强化技术攻关,解决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研发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四)集成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针对各贫困地区生态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集成一批国内外最先进的实用技术,构建50套适宜区域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综合农业生产技术模式,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支撑作用,同时建立起贫困地区的区域协同攻关网络,通过综合技术模式的构建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建设和完善一批成果转化推广基地

  结合我院现有的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和建设一批对脱贫攻坚有重要价值的新基地,构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功能完善、运转高效、机制先进、开放共享的科技扶贫支撑平台体系。通过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带动提高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建立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创造条件,形成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衔接与结合的纽带。

  (六)培训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

  强化智力帮扶,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我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活动。重点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形成一批带动脱贫致富的主体。到2020年,为贫困地区培训管理型和经纪人才2000人,培训实用技术人员5000人。

  四、实施路线

  (一)突出科技帮扶

  突出科技帮扶的特点,充分发挥我院的科技优势,实现创新驱动脱贫。按照帮扶地区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在贫困地区实施科技项目,提升当地科技创新能力,带动提升重点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工作,集成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构建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展智慧农业建设,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科技扶贫商务网络体系,增强市场经济驱动力。

  (二)突出精准帮扶

  制定精准计划,确定精准内容,采取精准措施,实施精准帮扶。进一步整合全院的资源,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环境特点、经济水平和产业特色,找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形成精准帮扶方案,采取精准工作措施,组织对口的学科专家团队,选用具有针对性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一对一“靶向”帮扶,明确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提高帮扶的精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绿色帮扶

  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构建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体系,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在贫困地区集中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示范应用生物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示范推广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构建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绿色产业发展技术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新途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突出产业帮扶

  通过产业兴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重点强化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牌建设,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扶持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如:扶持秦巴山区发展富硒产业,加大富硒茶叶、魔芋、水果、蔬菜以及富硒畜禽等特色产品的研发;扶持太行山区发展林果、设施蔬菜、食用菌、蜜蜂、旅游观光等绿色可持续产业。强化品牌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业增收和提质增效。

  (五)突出全产业链帮扶

  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开展科技帮扶,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产业资源分散、产业链条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供需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附加值。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发展链条,建立全产业绿色发展链,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效应和内在品质,促进增收增效。

  (六)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扶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多数贫困地区原始生态环境完好的特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重点任务

  按照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和农业农村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院重点工作任务,聚焦重点区域帮扶,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提升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培训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一)开展重点科技帮扶

  加强对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帮扶,建立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科技帮扶提高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打造优势特色品牌,拓宽经营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甘肃省定西市、山东省枣庄市、新疆喀什地区以及西藏卓尼、碌曲、甘孜、贡觉县等。开展玉米、小麦、大豆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杂粮等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牌创建,扶持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活动,为贫困地区培训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有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贵州遵义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示范蔬菜新品种200个,筛选适于当地的优良品种10个,示范面积1000亩,培训技术人员1000人次;在毕节地区,示范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引导马铃薯产业发展;在四川广元,帮助发展花卉与十字花科蔬菜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在甘肃永靖开展蔬菜花卉新品种引进与示范,开展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及肥料配方优化技术示范,推广蔬菜病虫害绿色高效综合防治技术,引进示范牡丹、芍药、百合新品种以及栽培和产品深加工技术。(蔬菜花卉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大别山区的大悟县、红安县等地,示范推广高油酸抗青枯病优质花生新品种以及高效生产和加工技术,扶持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提升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水平和产业综合效益。在幕府山区的阳新县,开发新型油料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增效,辐射区域油料产业发展。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推广优质油料新品种8个,新技术10项,面积100万亩,辐射带动500万亩。(油料作物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宜昌,湖南古丈县,贵州凤冈县、湄潭县、石阡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乌蒙山区的四川乐山市、宜宾市、广元市、巴中市,贵州毕节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安顺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凌云县、平塘县;滇西边境山区的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别山区的安徽金寨县、河南信阳、光山县,湖北英山县等贫困地区,帮助引进茶叶良种,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种植加工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茶叶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陕西、甘肃、河北以及辽宁西部等贫困地区,帮助建立和发展特色优质果树产业,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绿色生产技术,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体系,开展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企业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果树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山西万荣县和河北威县,引进果树新品种,推广绿色发展新技术,建设标准化梨园,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种植大户;在云南永胜县建立软籽石榴标准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山东蒙阴县开展蜜桃新品种示范和技术服务,发展蜜桃产业;在四川阿坝州推广种植樱桃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当地藏族农民。(郑州果树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组织专家深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陕西等贫困地区,开展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优化服务模式。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现场咨询、走访农户、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示范推广烟草生产实用技术,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烟草行业的生产效益。在四川凉山,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烟草试验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科技扶贫新模式。(烟草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投入400万元推广示范土壤消毒技术,在山东安丘种植生姜,在云南文山种植三七。在云南马龙推广马铃薯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助力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开展草原生物灾害的长期可持续控制,为草原农牧区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增加农牧民收入。(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吉林省汪清、大安、靖宇、和龙、镇赉、安图、龙井等县,开展“特色果、道地药、生态畜”特色农业产业帮扶。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基地。整合所内各创新团队与技术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顾问团”,分片区开展科技帮扶。(特产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与山东菏泽共建营养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14万平米高智化营养强化温室,1万亩育种基地,带动2000人就业,2.5万农民增收。依托合作项目,加强对宁夏等地区的人才支持,为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有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甘肃省宕昌县、天祝县,黑龙江省青冈县和吉林省安图县等地,为贫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编制规划,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在食用菌、土壤培肥及增产增收技术等方面开展帮扶,加快新型肥料、智慧农业、食用菌等实用性技术成果的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区划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宁夏泾源、山西石楼等地区,推进蜂蜜等特色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开发,完善“专家+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机制。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专家工作站,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展产业化模式,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组织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工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增收增效。(蜜蜂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甘肃平凉、宁夏吴忠等贫困地区,开展生猪、肉牛、奶山羊、肉羊等畜禽养殖产业科技帮扶工作,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集成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构建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带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泽县、高台县、肃南县、环县、岷县等地,加大牦牛、肉牛、肉羊以及牧草新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力度,推进良种良法融合,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牦牛提质增效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羊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养殖模式以及家畜疫病综合防控新技术,支撑甘肃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针对贫困地区猪、牛、羊、家禽等疫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特点开展防控工作。成立专家服务小组,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疫病防控技术服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级兽医专业人员。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减少贫困地区畜禽疾病的发生,促进农牧民增收增效。(兰州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上海兽医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在相关贫困地区开展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防控,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便及污染物综合治理工作。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开发沼气等生物质能源,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沼气研究所、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二)做好重点区域帮扶

  根据我院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现有工作基础,下一阶段重点做好环京津地区的阜平县和秦巴山区的安康市的帮扶工作 ,同时做好武陵山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以及“三区三州”的帮扶工作。

  1.环京津地区的阜平县。按照农业农村部环京津定点扶贫工作部署,结合阜平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支持林果、设施蔬菜、食用菌、蜜蜂、鸽业、生态循环养殖、智慧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阜平县如期精准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林果业:组织专家帮助种植大户和企业开展大枣、核桃、桃、猕猴桃、西瓜等瓜果新品种引进以及生产技术指导,全面提升阜平县瓜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瓜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郑州果树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设施蔬菜:组织有关专家团队开展小型节能温室大棚建设、改造以及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筛选优质蔬菜品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构建设施蔬菜生产综合技术体系。(蔬菜花卉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食用菌:组织专家开展食用菌生产设施改造、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等工作,打造具有太行山区特色的食用菌生产与示范基地。(资源区划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农产品加工:与当地加工企业合作,对食用菌、大枣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加工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等工作,集成先进优势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种养循环农业:联合环发所、资源区划所,开展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示范,科学确定阜平县畜牧合理负载量,结合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开发利用研究,建立生态环保的现代化养殖技术体系。(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打造:联合油料所、蔬菜花卉所、蜜蜂所、信息所等单位,联合打造集生态农业体验休闲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都市农业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蜜蜂养殖:扶持有关企业,开展蜜蜂养殖及产品加工销售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生产优质安全蜂产品,开发打造“红色蜜”品牌,提高市场的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增产增效。(蜜蜂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农业信息化:组织专家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建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信息传播、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加经济效益。(农业信息研究所牵头,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技术培训:组织有关研究所的专家开展以提高阜平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科技培训。接纳阜平县有关部门、乡镇领导和科技干部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习进修,中国农业科学院派出专家到阜平县开展与农民面对面的技术咨询与服务。(研究生院牵头,培训中心负责实施)

  2.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围绕安康市富硒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为依托,通过加强16个协同创新团队的合作攻关,解决富硒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用富硒这一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脱贫致富。

  ——富硒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推广:选育引进一批高聚硒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新品种,在紫阳县开展以茶产业为主的重点帮扶工作,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成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提高富硒特色产业生产效能。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一批特色产业生产技术人员,带动区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水稻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茶叶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新产品研发与品牌建设:研发茶多酚、魔芋低聚糖、食用菌等功能性富硒产品,打造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建设30亩标准化富硒林果示范基地,开发富硒林果深加工产品。开发富硒鱼生产专用饲料并制定地方富硒鱼饲料标准,开发天然富硒鱼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营养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茶叶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富硒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在重点区域开展富硒资源详查,研究制定富硒肥料产品标准,形成生产技术规程。开展茶树与土壤硒含量聚集规律研究,完善天然富硒茶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富硒猴头菇标准综合体》标准,推进《富硒猪肉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天然硒饲料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制定富硒农产品有机硒检测方法,开展产品硒含量检测社会化服务。(茶叶研究所、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3.武陵山区。重点强化对湖北恩施和湖南有关地区的帮扶,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工作小分队,深入乡村、企业、农户开展面对面帮扶,重点强化对当地油菜、水稻、茶叶、马铃薯、烟草、畜禽等产业的科技帮扶,建立全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该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油料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烟草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4.大兴安岭片区。重点对兴安盟、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白城市、林甸县、桦川县等地开展科技服务,组织玉米、大豆、蔬菜、马铃薯、奶牛、家禽、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到相关地区开展以提高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为目标的技术培训,邀请当地的管理干部来我院开展现代农业、农业政策、组织管理等知识的进修学习。组织有关研究所的团队在有关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奶牛等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辐射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研究生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环境发展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饲料研究所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5.“三区三州”。做好新疆、西藏及有关省藏区、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的帮扶,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服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脱贫致富。

  ——新疆地区。与新疆有关单位合作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提升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服务工作,提升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提高经济收入水平;持续派遣援疆干部,加大人才援疆力度。重点落实我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务实的合作。在南疆推广保护地蔬菜生产、干果深加工、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在喀什三十四团发展优质棉绿色生产。强化我院西部研究中心建设,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棉花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灌溉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西藏及有关省藏区。围绕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藏区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进一步强化科技援藏工作。继续推进与西藏农牧科学院等单位的科技合作,通过协同创新、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在新品种选育、畜禽高效饲养、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林芝地区示范推广果树生产与加工技术。继续做好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下的西藏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西藏和有关藏区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派遣优秀科技和管理干部到西藏挂职,同时接受西藏的科技骨干来我院进修,加大少数民族特培学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研究生培养力度,为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草原研究所、沼气研究所、研究生院等单位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三州”地区。围绕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资源特点和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重点开展茶叶、烟草、油菜、蔬菜、瓜果、畜禽和牧草等产业的科技帮扶。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共建试验示范基地、联合产品技术研发等,促进提高“三州”地区农业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动增收增效。在甘南临潭县帮扶发展牦牛产业。派出专业技术队伍,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动能,支撑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茶叶研究所、烟草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草原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相关团队负责实施)

  (三)做好技术服务

  1.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以我院的培训中心为依托,针对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按照“急用、实用、管用”的原则,结合有关科研项目的实施,组织专家深入贫困地区,针对当地的主导产业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入户指导、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训一批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到2020年,组织专家1000人次,在100个帮扶县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产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人员20000人次。结合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100个、新技术100项、新产品50个。

  2.邀请贫困地区管理和技术人员来院进修。邀请帮扶地区的农业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农业企业经营者来我院进修,学习掌握国际国内农业发展动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培育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贫困地区管理干部的发展视野,提高战略谋划能力。到2020年,为大兴安岭片区的兴安盟和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各培训管理干部200人。邀请100名科技人员、技术干部来我院有关研究所进修,开展以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科技水平和技能为目标的培训学习。接纳西藏自治区来院进修人员20人。

  3.选派科技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帮扶地区政府、科研院所、院校、企业挂职,协助贫困地区开展农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政策制定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同时接纳贫困地区的干部来我院挂职,以提高发展谋划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相互挂职,建立起我院与贫困地区帮扶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引入贫困地区,提高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到2020年,每年保持援疆挂职干部7—10人,援藏3—5人,到太行山区、武陵山区、大兴安岭片区挂职10—15人。

  六、保障措施

  创新帮扶模式,探索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科技扶贫途径与方法,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形成稳定的专业帮扶队伍。积极筹措资金,为扶贫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创新帮扶模式

  按照“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智”的理念,结合科技服务工作,开展以提高贫困地区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为目标的精准帮扶工作,重点在“扶智”上下功夫,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提高“造血”功能,将以往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扶贫工作与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驱动扶贫模式;把扶贫工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成果转化,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把扶贫工作与地方政府的“三农”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工作上的合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建立协同帮扶工作机制

  根据帮扶地区的实际需求,每个帮扶县以一个研究所为主,结成帮扶关系,组织和聚集全院各研究所学科、技术、成果、人才等优势资源条件,开展联合扶贫攻坚,形成全院协同帮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创新联盟的作用,组织全国相关联盟单位,建立协同帮扶联盟网络,构建“技术集成、人才集成、资源集成”的协同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帮扶工作成效。

  (三)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考核评估、监督检查、奖励激励等工作机制。加强对科技扶贫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定考核评估办法,科学评估帮扶地区精准脱贫效果,形成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可量化、可核查的科学考评体系。各研究所年底要报送年度扶贫工作报告,把扶贫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成果转化局组织专家对各研究所的扶贫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分优、良、中三个等次,分别给予10分、8分、5分,纳入院对研究所的评价体系。表彰在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技人员,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院里从创新工程、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计划里预算专项经费。各研究所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整合研究所承担的应用类研究、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示范展示等项目资金,通过在贫困地区实施科技项目,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类扶贫专项计划任务,以项目为载体筹集工作资金,并通过实施项目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科技扶贫和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

  (五)加强宣传和典型引路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效。院所两级要及时总结和大力宣传科技扶贫工作的突出成效、典型案例,大力表彰科技扶贫先进人物,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