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广元黄茶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亩产值提高80%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农民日报 2020年8月15日    作者:张艳龄 杨毓

  高低错落的茶园里,一株株黄茶树正露出淡黄色芽尖,所望之处,满是一片淡黄青绿交融的景象……近日,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下简称中茶所)、广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在四川旺苍县举行。

  会上,中茶所向来自四川、陕西、甘肃等三省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校、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代表展示了黄化茶树品种优质高效配套技术集成模式成果,并交流秦巴山区茶产业绿色发展技术。

  据了解,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也是传统茶叶优势产区。近年来,中茶所集中力量将西部茶叶发展优势区与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区相结合,探索整合关键技术集成模式,在秦巴山区区域所属的鄂陕川多地建立起5900亩茶叶核心示范基地,而旺苍县作为六大茶叶核心示范基地之一,通过三年项目推进,黄茶产业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新建基地的存活率从50%提高到80%,亩产值也提高了80%,达5.7万/亩,广元黄茶成为助推旺苍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广元种茶历史悠久,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茶产业进入低谷爬坡期,广元茶产业发展困局尤其突出,茶园老化、技术迭代等问题亟待解决。直到1997年,受益于浙江省技术帮扶项目,广元茶产业技术瓶颈才得以疏解。2010年左右,随着国内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绿茶产业红海到来之际实现茶叶的突破发展,广元面临着新一轮挑战。基于此,中茶所专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引入“中黄1号”,在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试种。2013年,试种的中黄1号鲜叶制成的干茶特色明显 ,被正式定名为“广元黄茶”,随后,旺苍县以木门镇为中心,在全县推广种植黄茶。2014年,“广元黄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但随着中黄1号栽植面积扩大,按常规技术栽培的中黄1号在部分区域出现了成活率低、长势差、见效慢、成品茶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问题出在哪?

  2018年中茶所专家进行实地调研会诊,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建立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随后,“黄化茶树品种优质高效配套技术集成模式”被列入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重点任务。

  专家团队和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针对旺苍县“广元黄茶”产业技术难点,对“中黄1号”、“中黄2号”2个品种的种苗繁育出圃率、高标准新茶园建设、高产茶园树冠培育与营养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进行了攻关,并形成了《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广元黄茶加工技术规程》《广元黄茶产品质量标准》和《广元黄茶技术规范》等规程、标准。

  其中,红黄相间的天敌友好型诱虫板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大亮点。2018年,中茶所茶树病虫害防控团队根据斑马黑白相间条纹有驱赶蚊虫之效而得灵感,在经大量颜色筛选尝试后,研发出可生物降解、天敌友好型的黄红双色诱虫板,黄色引诱茶小绿叶蝉、红色驱避天敌昆虫。相较于市售的常规黄色诱虫板,天敌友好型诱虫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杀数量提高了50%,茶园优势天敌的诱杀数量降低了30.01%~35.40%。

  此外,中茶所还就中黄1号加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三年时间,采用中黄1号芽叶原料,分别进行了扁形、烘青、半烘炒、直条形绿茶和功夫红茶等加工工艺试验比较。

  经过3年努力,新建黄茶基地的成活率从50%提高到80%,投产期由原至少需要4年以上提早到第3年开始,全县黄茶种植面积也达2.1万亩,2000亩投产茶园的平均亩产值达5.7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80%,实现全县黄茶种植户人均增收5100元,1356户贫困依靠黄茶脱贫奔康。

  几年下来,中茶所的研究人员不仅要破解技术难题,还要破解当地老百姓接受新技术的观念难题。中茶所研究员曾建明告诉记者,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为当地老百姓对特异品种接触很少,还停留在以传统方式管理茶园,黄茶树所需养分不足、排水不畅出现烂根、修剪栽培技术不到位产量低等问题时常出现。

  为此,他们在2018年和当地老百姓打了一场擂台赛。三亩地,一条沟划开,分为两半,老百姓按自己的方法种一块,中茶所结合新技术种植。经过一年的“较量”,老百姓主动放弃传统种植技术,加入中茶所的项目之中。

  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义良告诉记者,目前广元黄茶市场售价在5000~8800元/斤,相较于传统绿茶,价格高了很多。

  据了解,旺苍县将按照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和每亩万元户办特色微庭院的“三园联动”模式发展,每年高标准巩固提升绿茶5万亩、发展黄茶0.5万亩以上。预计到2025年,实现黄茶种植总面积达5万亩,全县总茶园面积达25万亩。

  那是不是黄茶种植规模越大越好呢?

  中茶所研究员王新超在技术交流会上表示,黄茶品种目前还是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特异品种只是对正常品种的有益补充。曾建明亦表示,他们不主张特异品种过大规模扩张。规模过大,一是种源供应存在问题,另外农民技术培训也跟不上,每年都需要新补,三四年无法投产,不仅管护成本高,而且收益周期会大大延长。

  那广元黄茶未来究竟怎么走?

  目前大众的消费习惯还是以传统绿茶为主,因此在种植中要分清主次,明确黄茶的“补丁”作用。“不以规模扩产量,而是优技术提产量,以此来解决黄茶“黄金价”问题。价格低了,消费群体就自然多了,老百姓的整体效益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曾建明讲道。

  据悉,旺苍县将立足米仓山茶在精制川茶“三山一早”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在全县建立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并实现“一库五中心”(种质资源库、新品种选育繁育、良种示范推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物联网指挥和种业信息交易中心)落地,解决全县“突破性发展黄茶”的种苗需求。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