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农科院田间大课堂启动暨桦川科技帮扶现场会在黑龙江省桦川县举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孔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顾毅,佳木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立民,副市长田雨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建设的桦川科技帮扶示范点星火乡燎原村、苏家店镇新胜村以及悦来镇双兴村的水稻、玉米、大豆、食用豆等绿色生产技术示范现场,参会人员观摩了11位专家“田间大课堂”授课,专家围绕水稻优质丰产、玉米提质增效生产、功能型大豆丰产增效以及食用豆绿色生产关键技术,200多位农民参与活动。
在田间大课堂开班式上,吴孔明指出,在桦川科技帮扶工作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科技支撑。一是接地气,通过创新团队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对接,调研摸清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确定工作方案;二是工作模式化标准化,组织团队协同攻关,形成全产业链的科技帮扶;三是可复制,通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对农民进行现场及线上技术培训,并在更大范围辐射应用。吴孔明强调,中国农科院田间课堂是科技成果推广展示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农业科研人员将好的品种和技术在田间展示,将好的效果呈现给农民,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中国农科院将把这种做法持续下去、推广出去,让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张合成充分肯定了桦川科技帮扶创新工作模式以及成效。他指出,桦川科技帮扶工作通过把科技扶贫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支部建在创新团队,打造了党建业务互促的工作模式;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展示,打造了接地气的技术扩散模式;通过打造“田间大课堂”,创造了服务农户新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田能手系统培训,带动普通农户学习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依托科技的力量实现脱贫致富。
张合成表示,桦川脱贫攻坚战打得很精彩,但是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他强调,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中国农科院要从6个方面继续推动桦川县走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一是要将桦川县率先转为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示范县,持续以科技支撑桦川县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要继续落实好“3+N”的科技帮扶机制,全面助力桦川县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建;三是要建立中国农科院桦川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桦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层次智囊团队支持;四是要全面支持和介入桦川“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为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导;五是在现有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全面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服务,系统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六是要不断创新“田间大课堂”模式,全力推动“一团队一课堂、一所一样板”的复制机制,让科学家进一步扎根乡村,更好地服务国家农业主战场,让新技术、新成果可复制、可落地、可推广,切实解决生产问题,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
会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佳木斯市政府还签署了“佳木斯专家工作站共建协议”,决定在佳木斯市桦川县共建院、市、县共用共育共管的工作站,方便开展相关工作。
据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深入贯彻 “3+N”科技帮扶机制,从2019年起,牵头组织中国农科院8个研究所和黑龙江4个地方院校40余位专家,120人次开展了桦川科技帮扶工作。通过将支部建在创新团队上,支部书记由党员首席担任,作物栽培与生理、作物耕作与生态2个创新团队党支部分别与桦川县新胜村、双兴村党支部开展了联学共建、结对帮扶工作,依托项目实施建设了4个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种30余个,实施了23项关键技术,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观摩活动40余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实现作物增产10-15%,增效15-20%,助力桦川县农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