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援藏工作整体战略部署和农业部有关援藏工作具体安排,中国农科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成果等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援藏工作力度,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西藏农牧业的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领导高度重视,构建了援藏工作机制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李家洋院长、陈萌山书记以及有关院领导多次带领专家赴西藏调研,部署和推进援藏工作。建立了分管院领导负责、主管部门协调、专业研究所具体实施的院所联动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质合作,实现精准帮扶,我院派出多批科技人员深入西藏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合作研究领域,将技术支持责任落实到具体研究所和专家团队,实现了研究所、专家团队、合作项目一一对接。院属各单位制定了鼓励科技人员参与援藏工作的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们深入西藏农牧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二、开展协同创新,带动西藏科技实力提升
通过与西藏有关科研单位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开展协同创新,增强了西藏科技创新能力和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后劲,援藏工作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蔬菜所通过实施跨越计划项目,为西藏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西藏高原保护地18种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作科所与西藏农科院合作开展了青稞新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对重要品种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环发所与那曲地区有关单位共同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藏北生态屏障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示范”专题,为藏北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西藏农科院共同实施了植物工厂雾培关键技术及其控制系统研究与示范,对蔬菜立体栽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示范。此外,我院还委托西藏农科院承担了尼伯尔、锡金和不丹作物资源考察与收集的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西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科技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我院的科技优势,我院与西藏有关单位合作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并开展了科技示范工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蔬菜所与西藏合作示范推广40多个蔬菜优良品种,搜集、整理和鉴定了西藏大白菜种质资源;通过与西藏有关部门联合实施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提高马铃薯单产20,推动了全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沼气所在西藏有关地区开展户用沼气发酵复合菌剂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草原研究所在日喀则和山南示范种植燕麦和箭舌豌豆等牧草新品种1700余亩,对当地技术员和农户进行了全程技术指导,并开展了高寒草原放牧试验示范,为藏北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兰州牧药所在西藏引进和推广了牦牛新品种,促进了西藏牦牛产业的发展。
四、共建科技平台,构建创新与示范基地
“十二五”期间,我院协助西藏立项建设了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科学观测实验站、拉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藏高原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等科技平台。帮助西藏自治区争取到大宗蔬菜、油菜、马铃薯和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四个试验站,每个试验站每年有50万元经费支持。果树研究所在林芝建立了葡萄示范基地。蔬菜所帮助西藏农科院组建了组培室,提供了马铃薯脱毒品种。信息所与西藏农科院共建了西藏农业信息研究中心,援建了数字图书馆系统,提升了科技信息获取与传播能力。
五、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增强西藏农牧业发展后劲
我院与西藏签署了共同培养西藏农牧科技人才百人计划,每年为西藏培养20名以上专业、管理和科技支撑人员,同时每年在拉萨举办一期50人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区县级科技管理人员培训班。先后派出生态、遥感、沼气、植保专家到西藏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为西藏培训技术人员300多名。先后接收三批25名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技术和管理干部到我院有关研究所进修培训,有效提高了学员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另外,在西藏建立了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分院,开办了专业硕士班,还帮助西藏农科院申请了自治区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培养“西部之光”学者25名。
六、选派优秀干部到西藏挂职,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
2005年以来,我院先后选派了李宝海、孙日飞、张继瑜、张燕卿、曹永生等所级领导挂任西藏农科院副院长,对援藏工作和推进两院之间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宝海同志从挂职到任职,工作兢兢业业,为西藏农牧科学事业谋发展、做贡献;孙日飞被自治区科技厅聘为园艺育种首席科学家;张燕卿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科技合作,被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评为优秀援藏干部。曹永生目前仍在挂职岗位上工作,有效推动了自治区农科院的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被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评为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并被聘为第三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其它同志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十三五”期间,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农业部的援藏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实现“三个百万吨”、“八个百千万”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任务,继续加大科技援藏工作力度,推动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用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援藏。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加强对科技援藏工作的全院统筹与协调;建立与西藏有关部门的共商交流机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互访活动;建立组团式科技援藏与对口支援机制,分批派遣农产品质检、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等领域专家短期赴藏工作,解决西藏农牧科技发展的实际问题;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将科技援藏的协同创新任务纳入创新工程或基本科研业务费予以稳定支持;强化激励机制,把援藏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与评价体系。二是加强协同创新,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针对西藏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和农牧业特色资源禀赋,通过梳理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人才链,设计合作项目,开展长期合作,重点在农牧业特色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青稞与油菜等作物育种、名特优园艺作物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设施农业新技术引进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三是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促进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梳理和集成我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成果,与地方有关部门一道,在西藏有关地区建立示范样板,带动和支撑西藏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现代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共建科技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协同推进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藏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为提高西藏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创造条件。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继续推进“西藏农牧科技人才培训及专家西藏行”计划,和“西藏农牧科技人才百人培养”计划。派遣优秀科技和管理干部到西藏相关单位挂职,同时接受西藏的科技骨干来我院进修。加大“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研究生等培养力度,为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