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农业领域相关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专利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0月26日在京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价值分析培训班”。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出席并讲话。培训班由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主持。来自20个省、自治区的51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以及我院各所的创新团队首席、所领导等近300人参加了培训班。
唐珂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息息相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制度上已初步具备,但与欧美相比,人才储备严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存在责任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加大人才培养确有必要。
唐珂强调,农业部于8月24日颁布了《关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要把握三性,即“战略性、规律性、时代性”,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经历了“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改变,现在正逢其时。科技教育司将运用体系工作法,在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国家农业科技云平台和转移服务中心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活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通过提高核心知识产权质量,改善整个农业科研体系的知识产权谋划意识和保护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王汉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否顺利越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的核心依托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联结创新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王汉中强调,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经费管理日趋规范,房屋出租等收入也将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但国家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给个人的比例和单位支配的自主度,政策指向非常明显。因此,加强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科研单位的发展和科研人员收入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单位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院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知识(发表论文)、轻产权(专利申报);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转化”。为此,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宣传,发布知识产权季报,营造重视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的氛围;二是要进行制度化的系列培训,提升全院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营运知识产权的能力;三是要搭建平台,建好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和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打通知识产权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渠道;四是要完善政策,调整考评指标,出台鼓励创新、促进转化的相关改革试点办法。本次培训班特意邀请了相关方面的“大牌”专家,希望能带来新的理念和知识,提高农业知识产权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培训班特邀了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法规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张杰军博士、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博士介绍情况和经验。作为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笔人,张杰军详细介绍了修改缘由和今后任务,并对相关条款进行了权威解读。廖西元介绍了种业权益比例改革的方向和具体举措。宋柳平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三次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的《全球知识产权界50位最具影响人物》,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了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分享了华为知识产权管理和全球战略布局的理念和做法。
培训班上,我国专利价值分析工作的核心团队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市场处处长王双龙介绍了专利价值分析原理和全国试点工作情况、嘉实基金水杉资本总裁(原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裁)徐向阳介绍了专利价值分析指标建立和发展,江苏大学教授唐恒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原理。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专利代理人王浩然结合中国农科院案例阐述了专利质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北京水木信玺科技有限公司韦伟和梁辰介绍了中国农科院专利价值分析系统的建立和使用。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紧扣大家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心策划,悉心筹备,邀请到政策制定者和业界前行者介绍情况、分享经验,收获非常大。希望培训能够定期举办,不断学习,共同提高。